English

户县农民画魅力恒久

1998-06-25 来源:光明日报 曹振峰 我有话说

近日,陕西户县农民画又进京展出了。户县农民画在我的心里可以说是魅力恒久,常常勾起我温馨的情绪。记得24年前的1973年秋天,我带领全军美术创作训练班的6位辅导员,专程去户县向农民画家们取经学习。

画乡正是金秋时,到处流金淌银。户县农民画家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,又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。他们在繁重劳动之余,又倾注了自己的感情,用彩笔绘出了一幅幅家乡美的画图,揭示出过去的文人画家们未曾入画、或不敢涉足的美,的确是破天荒的、了不起的文化创造!

我们看到了女画家李凤兰的新作《春锄》。画面是那么恬静;在清晨的薄雾中,似乎只有沙沙的锄土声与清脆的燕唱声相伴,像温馨的春风,吹进人们的心扉。而樊志华创作的《打井》,则把一阶阶深挖的土层,以俯视的角度构成一圈圈黄色的环形带,人们在每个环带上不停地挖土。也许作者就是其中的挖井人,要不怎么画得那么逼真,构图那么新颖,色彩又十分强烈,颇具大西北的地域特征和当地人的强悍气质。我们还看到《公社鱼塘》、《辣椒丰收》、《大队养鸡场》等农民画作品。这些场景随处可见,但我们没有想到入画,而农民画家画出来了,而且是那么美。这使我们体会到这不单是撷取题材的慧眼如何、绘画水平和能力如何,关键是对生活的感情问题。

80年代初,我由部队调到中国美术馆工作。为了筹办陕西民间美术进京展览,我第二次来到户县。当时他们正处于总结和探索的时期,似乎有些困惑。时隔数年,当步入堂皇的农民画展览馆时,那一幅幅别致新颖、乡土气息浓厚的绘画,顿时使我惊叹不已,我赞道:“户县农民画变了,变得更美丽了!”那时我发现很多画融入了民间母体艺术的营养,更加丰满、充实、具有想象力和超自然的艺术魄力,也更加绚丽夺目。

今天,户县农民画乡,已走过40年的历程,近20年来,改革开放又给了它新的发展机遇,目前发展有两千余人的创作队伍,重点骨干就达200人之多,有百余作者成为省以上美术家协会的会员,有的被评为省级民间美术师,或评为县级一、二、三级农民画家。近20年内,户县农民画获奖数量之多,国内外美术馆、博物馆和国际友人收藏之多,是很惊人的。他们的作品先后在60个国家展出,有15位作者作为文化使者应邀到国外访问、讲学,在国内数十个民间美术画乡中,也是很突出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